关于众腾注册 NEWS
你的位置:众腾注册 > 关于众腾注册 > 什么是寂灭、涅槃?修行者追求的至高境界,慧能是这样说的
什么是寂灭、涅槃?修行者追求的至高境界,慧能是这样说的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7:32    点击次数:53

上接《禅宗人物志:六祖慧能大鉴禅师(十三)慧能法嗣——信州智常》

寂灭是佛教名词,僧人逝世通常叫做“圆寂”,所以一般人以为佛教所说的寂灭,就是死了的意思。其实正好相反,寂灭并不是指的死亡,而是不生不灭,真正的永生。

慧能曾给弟子详细讲解了涅槃、寂灭的内涵,下面就来说说这个故事。

志道禅师是广州南海人(今广东佛山市),自出家之后,便持诵《涅槃经》十年有余。时间虽久,但却仍然没有明白到其中大意。于是,一天就找到慧能,向他请教其中的关键所在。

问明来意后,慧能对志道说:“对于《涅槃经》,在什么地方不明白呢?”

志道回答道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这是《涅槃经》中的一首偈,我就是在这几句话上起了疑惑。”

这首偈出自《涅槃经》第十三卷,记录了一则关于雪山童子“为半偈而舍身”的故事,故事梗概是这样的。

佛陀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,但因目睹众生疾苦,即抛弃权位入雪山苦行,所以雪山童子就是佛陀未出世的别名之一。

帝释天故意变成一个罗刹恶鬼的模样来勘验他,于是他说了两句偈语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”

雪山童子听闻此偈,很有感触,心生欢喜,于是就对罗刹说:“一首偈应当是四句,你只说了上半偈,下半偈是什么?”

罗刹说:“我已经饿了好多天,说话都没有力气了,后面半偈,要等我吃饱了再说。”

雪山童子问道:“你要吃什么,我去给你找?”

罗刹说:“我要吃人的肉,喝人的血。”

雪山童子求法心切,慨然应允,说道:“好,只要你把下面两句说给我听,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供养你。”

见雪山童子如此决然,罗刹就说出了后半偈:“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

听完,雪山童子就把四句偈书于岩壁、树干等处,以使后人得知。然后就准备履行自己的诺言,爬上高树,投身往下跳,舍身于罗刹。

这个时候,罗刹还现帝释身形,自空中安然的接住雪山童子,并率众天人于足下顶礼膜拜。佛陀以此因缘超越十二劫,先于弥勒之前成佛。

这四句偈是如此重要,确为《涅槃经》的精髓所在。志道禅师这十年的持诵看来也还有些功底的,虽然还没有领悟其意,但还是能抓住关键所在。正因为关键,也是不能轻易领悟的原因之一吧!

慧能听了志道所说,接着问道:“你对这四句偈为何生疑?疑在何处?”

于是,志道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和盘托出。

“一切众生都有色身和法身的,物质的色身是无常而有生灭的,精神的法身是有常而无知无觉的。但是经中又讲: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,那么是哪个“身”在灭,哪一个“身”又在乐呢?”

“假如是色身在受乐,可四大本空、五阴不有,生老病死都是苦,特别是死亡的时候,四大消散,又哪来的乐呢?如果说是法身在断灭,断灭之后人就没有任何感受、觉知了,与草木瓦石无异,又怎么能感受到乐呢?”

“总之,不管是谁在寂灭,都没办法带来乐!这就是我疑惑的第一点。”

“另外,法性乃是生灭之本体,五蕴是生灭之用,一体五蕴,生灭本是无常的常态,生就是从体起用,灭就是摄用返体。生与灭就如发散与收缩一样的两个可逆的过程,在无限循环。”

“如果生灭是无限循环的话,有情众生就生生不息了,那就不存在寂灭。如果生灭不能循环的话,那必然会走向永远的死亡,那时与草木砖石无异,不再轮回。如果真是这样,一切万法就被涅槃所限制,生命尚不可得,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?”

“总之,无论寂灭会不会发生,还是不会带来乐!这是我疑惑的第二点。”

因此,志道的种种推论出来的结果都是“寂灭不乐”,而不是“寂灭为乐”,这就和《涅槃经》所说矛盾了,所以他疑惑。出现这种情况,要么是《涅槃经》错了,要么就是志道推论的根基就不对。

慧能听完了志道的一通推论,已明白问题所在,于是说道:

“你是出家的释子比丘,为什么要以外道的断常邪见而来质疑佛陀的智慧呢?”

慧能首先批评了志道,再进一步给他讲解。

“你说色身以外还有个法身,离了生灭再求寂灭。这两句话就是导致你迷的根源,在根本上就已经不是了。”

“首先色身与法身是一不是二,其次生灭与寂灭同样是一不是二,并不是真的一分为二,两者本就一体,不能分割来看待。”

“法身就是在色身上看,色身以外,并无所谓的法身。同样,离开了生灭以外,又到哪里去求永恒呢?有生有灭,即不生不灭。”

慧能的话虽简单,但要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。

色身即相,外在可见的状态、现象;法身即性,内在不可见的原理、规律、本性等等。比如:太阳东升西落,即为相,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性。

为什么会东升西落?先不说能不能说清楚,只说1000年前和1000年后的认知必然和现在是不一样。就算是一样的,换一个角度看又会不一样的。比如在月亮上看,在火星上看,与在地球上看结果不会一样的。

因此,内在原理或规律其实就在现象之中,如果硬要脱离这个现象来概括、解释、定义,则成了有局限的认知了,不管用多么先进的知识、多少文字来描述都没有现象全面,不仅仅是存在差异,而且是本质上就不一样。

一个是本体,另一个则是镜像。

所以,佛说“不可说”,老子说“非常道”。不是不能说、不可道,而是无论怎么说,都和当下现象已经不是一回事了。在这一点上,佛道是相通的。

那到底有没有法身或者性呢?当然有,太阳存在东升西落的现象,就必然存在某个原理。这已经是一个事实,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。但是要脱离这个事实来描述这个道理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所以,有色身就必然有法身,但并不是在色身之外单独存在一个法身让人可以探寻,就像“饺子皮和饺子馅”那样来得内外分明。其实色身与法身就是一回事,这就是“性相如一”。

志道的问题就在于笃定性与相是分明的“二合一”,把二者完全独立起来看待了。

就好比说一个人:身心健康。如果执于真的有个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是把二者分割看待了。心理有问题,必然导致身体有问题;同样,身体出现毛病了,思想总是要被影响的。

身心是合一的,可以分开来说,但其实是一回事。

再比如:这个人如何?正直、善良、是个好人!这些评价都是人的感受与认知,不管怎么评价,都不是那个真正的“性”。这个人究竟如何,就在他时时处处的一言一行中,少一点就不是那个“他”了。所以,怎么能描述得完呢?

桂花是什么味道?清幽、香甜、淡雅?都是又都不是,桂花香味如何,就在花香之中,你闻啊!闻到了,就是闻道了。

所以,慧能说:“悟道之人,要在色身中见法身,要在生灭中见寂灭,而不是脱离色身去认知法身,超越生死才见永恒。烦恼即菩提,色身之外并无法身,生灭之外更无寂灭。”

慧能接着说:“然后,你又推测涅槃常乐,必须有一个身去感受它。就是仍然执着于生死之道而耽溺于世人之乐。”

“你要知道,佛陀告诉人们,以为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和合为自体之相,而将一切法分别为外部之相,正因为这样的内外分明才好生恶死,念念迁流,不知这一切事物本是梦幻泡影而执以为实,枉受六道轮回之苦。”

在这里慧能还说了几句颇有意味的话:

“刹那无有生相,刹那无有灭相,更无生灭可灭,是则寂灭现前。”

如果有生灭,就应该有时间长短。那且说说,生要花多少时间,灭又有多久呢?如何来度量生灭?

就以一个人来说,“生”的时间有多长?是从怀胎开始算,还是从生产开始算?如果从怀胎开始算,可以说“生”了十个月,如果从生产开始算,顺产可能几小时,剖腹产可能1小时。

即使说就是最后那一秒,还可以分得更细。所以,慧能用的“刹那”,大概二十分之一秒。

再比如:一个国 家诞生了多久?一个民 族的起点从何计算?甚至宇宙的“生”又该如何界定?

对于一个人,“生”的时间短,对于一个国家、民族,“生”的时间长,而对于太阳系、宇宙,则“生”的时间更长。

所以,如何叫做“生”是根本确定不下来的,同样又怎么确定什么是灭呢?

这么探究下来,其实“生灭”就是一个伪命题了,因为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点!人们所说的生灭只不过是一个相对存在的概念而已。

其实,一切的“二元对立”都是人所赋予的概念,不是真相。如果体悟这一点,就知道原来真相就是从相之外不可得真相。

中国禅宗自始至终都是佛教的一部分,不管其与儒道有着怎样的融合。慧能所说其实就是在说三法印:

“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”

慧能为了让志道禅师不被自己所说局限住,又说:“吾今强言说,今汝舍邪见,汝勿随言解,许汝知少分。”志道禅师听了这首偈语,终于体悟到涅槃的意义了。

涅槃寂静,不生不灭,还一切的本来面目,本来如是。

《禅宗人物志:六祖慧能大鉴禅师(十四)慧能法嗣——广州志道》

未完待续......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